结善缘。说是: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本身有念有分别;境界本身没有什么分别不分别,这个境界就是——那样就是那样,它就是业力所显现出来,你造了什么业,它就很如实的变现果报,问题是我们的心跟果报一接触的时候,我们产生很多的想念,这个就是要破的,这叫徧计执。
\n
三、结劝
\n
常应如是,守记在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习“唯心识观”。
\n
——《占察业报经》——
\n
在唯识学的观念里面,我们刚开始先破妄——破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你一开始先不要相信你自己,修行人先大死一番再大活,是这个意思,先修无分别智。好,看第三段问答事宜:
\n
(三)问答释疑
\n
问曰:若必证见真如,方了依他起性,则初心修观,即应便观真如,何故《大乘止观》乃令先观徧计,次观依他,后观圆成耶?
\n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一下,在唯识的观法跟天台宗有所不同:天台宗的观法是一心三观,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是利根人。我们不要说我们是利根人,我们说我们是钝根人;唯识学是认为刚开始是先从假入空,然后再从空出假,它是两个次第。所以唯识学是认为先破徧计执,证得圆成的空性以后,这个时候才观依他起,才从空出假观缘起法。为什么要这样子?蕅益大师回答说:
\n
答曰:真如不在依他性外,初心若观真如,必将妄计一个无名无相,旷若虚空者,以为真如,便成徧计执。此情最不可救,以不达诸法当体无性,堕恶取空,不知所观空理,正是第六识之相分。
\n
我们刚开始不破徧计执,直接用妄想修空观,我们就捏造一个空的影像出来,然后就住在空里面不动,这个地方叫二取空,就是你不破执直接就入空。
\n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一个善知识,禅师就问善知识说,坏劫到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