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生法现出来,它对每一个人产生不同的功能,是: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
\n
你在佛学院遇到三十个人,这三十个人对你是一个伤害,或者增上,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每一个人只是在酬偿过去的业力,如此而已。但问题是我们心中的徧计执就让生命变得很复杂了,这个徧计执就是我们心中要破的。好,我们再看:
\n
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
\n
一切的境界本身是离相的,它只是一个业力所变现的一个相貌。那么这个相貌为什么会有差别相呢?
\n
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n
一切法是我们心中的名言安立出来的。
\n
过去有一对夫妇,这对夫妇生了两个儿子,这个母亲她的徧计执…当然人都是有感情的,她对大儿子特别讨厌,对小儿子特别喜爱。这一天白天她就到寮房去看两个儿子用功的情况,母亲到大儿子寮房一看,这个大儿子是打瞌睡,手上拿一本书,这个母亲看了非常生气,摇摇头,叹口气就走了。那么这个母亲就接着到小儿子寮房一看,小儿子也打瞌睡了,手上也拿本书,但这个母亲就非常欢喜,点点头走了。
\n
晚上父亲回来问,两个儿子今天的用功情况怎么样,母亲就报告她的心得,她说大儿子非常懈怠,怎么说呢?他一拿到书本就打瞌睡,平常不拿书本还不见得会打瞌睡,一拿书本就打瞌睡,没有善根、懈怠。小儿子怎么样?小儿子非常了不起,打瞌睡的时候还拿着书本。说他即使打瞌睡了,还不忍心把书本放下来,你说这个人多精进。
\n
以上我们就知道,每一个人都活在心中的妄想,就是说她的心中这两个儿子,“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她就是现出一个影像。但母亲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从因缘所生法说万法唯识,我们可以判定如果母亲不修止观对治,她跟大儿子生生世世结恶缘,这个结解不开,佛也没办法,她跟小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