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讲出一句话,他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所以你看这个人讲话就知道内心当中的恒审思量有不同,项羽这个人的我执比较重,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你。刘邦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身为一个大丈夫应该像你这样,但是谁去做?他没讲。
\n
所以你看这两个人性格就造成后来的成败。我们看历史上项羽跟刘邦打仗,百分之九十九刘邦都是打败仗,刘邦可以说是整天被项羽打着跑,但是刘邦他有一个好处,他这个人能屈能伸,他包容胸量心很大,所以你看项羽里面的大将,你看韩信,韩信本来是投奔项羽,刘邦的手下不管是文官的参谋或者是武将,都是从项羽那面跑出来。项羽这个人个性刚愎自用,他不听别人的劝谏,我行我素,别人都没办法帮助他。就跑去帮助刘邦,说你这个人是势力弱,但是你能包容我,你能让我有发挥的空间,我就投奔你。
\n
所以果然到最后刘邦养兵蓄锐,在垓下一战获胜。韩信很厉害,韩信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当初的军队是一比十,项羽有十倍的军队,而且楚军,诸位都知道楚军是骁勇善战的;刘邦是收一些别人不要的军队,但是韩信这个人厉害,他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下子就把项羽打败。当然项羽也觉得很惊讶了,后来他的军队几乎都是溃散掉了,项羽在乌江自杀。
\n
所以说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一个人的成功失败的确有因缘的!
\n
就是说从初能变来说,从业果来说,项羽是比刘邦好多了,项羽他福报大,出生贵族,在古时候的封建时代出生贵族,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从一个初能变异熟识能变,项羽比刘邦超出太多了,但是看第二能变,项羽的失败,失败在第二能变,恒审思量有问题,太过于坚固了,就造成他的失败。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第七意识的过失——我执会带动很多的烦恼,而且使令这个烦恼变得很坚固。看第四段的伏断,
\n
(四)伏断
\n
分别我法二执,它的现行是地前渐伏,初地永断。分别的我法二执是在初地的时候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把它消灭,种子是初地顿断,所以它的现行跟种子初地的时候消灭的。那么俱生起的就比较微细,我执的现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