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做梦一样,就像魔术师的幻术一样,都是无常无我的。你刚开始应该要先研究理解这样的教法,这个叫做唯识教、唯识理,先了解到一切法是心所变现,是如梦如幻,是不真实。
\n
我们依止这样的教法,在寂静处里面修止修观,慢慢地深入地观察。一切法是我们内心所现,那么能变现的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能够一层一层地观进去。这个时候就唯识行——生起一种观行,观照的一种行门,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探求本源。当我们的内心从外在的流动,慢慢慢慢到禅定的寂静,到观察到我空法空的真理的时候,就契入到唯识果,证得唯识的果位。当然这当中有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有五种的果位。
\n
这个意思就是说,“若教、若理、若行、若果”都不离开我们先前一念心识。当然这当中所要告诉我们就是,当我们的心识随顺于无明流转的时候,那都是在三界打滚的,不能跳出去;我们唯有依止唯识教、唯识理,生起文字的般若;生起唯识行,观照般若;悟入实相般若,唯识果,这样子才能够返妄归真。不管是流转三界,不管是返妄归真,皆名唯识,也都不离开一念心识。这个是蕅益大师把前面两段经文,做一个总结。最后:
\n
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n
唯识学安立了五位:资粮、加行、通达、修习、究竟,或者是唯识的五重观。“一以贯之”,虽然唯识有庞大的教法,但是当我们找到线索以后,一以贯之。这个“一”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心识。当我们用心识的这个道理,来贯穿整个唯识教法的时候,我们会发觉唯识的教法虽“纷”,数量很多,但是它又不杂;虽“赜”而不乱,这个赜就是条理分明,条理而没有一点混乱。就是我们在研究庞大的《唯识三十颂》的教法之前,蕅益大师给我们的一个很清楚的提示,就是要“一以贯之”。你一定要把这些教法会归到你的心识来观察,要站在你的心识的角度来观察一切法;不要随顺这一切法在那地方流动,你永远不能了解万法唯识。你一定要站在你的清净心的角度来观一切法,才能够了解什么叫做万法唯识。
\n
我们之前也讲出一个野狐禅公案,说百丈禅师在讲《金刚经》,讲完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