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安立,这个地方有不同。就是说一个是依止情执而安立,一个是依止智慧而安立,所以讲假说。
\n
问意:谓无则不宜说。答意:谓虽说,但是假。
\n
我们凡夫的思想是这样,凡夫的思想是对立的,要么就是有,要么就完全没有。那么既然没有,既然一切法离开了心识不存在,那你就什么都不能说。就是我们凡夫的心情是很偏激,要么就是真实有,要么就全部都没有。但是论主他不是这个意思,“虽说”,虽然假设名言,但是都是假。都是假设安立的,一个是无体随情假,一个是有体施设假。就是虽然没有,但是从因缘的角度不妨安立一个假有。
\n
问意:谓说有,不应无。答意:谓非有,但假说也。
\n
意思就是如果“有”,就不应该说“没有”,既然因缘有,就不应该说没有。那回答是说,谓非有,但是假说。它不是“有”,不是真实有,但是它是依他起性上假设安立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一切法毕竟空,但是也不妨碍安立如梦如幻的我相和法相,不妨碍。
\n
既无实我实法,但是由于假说,所以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
\n
既然从我们的本性观察,实我、实法是不可得;但是在圣教的角度,为了引导我们趋向于涅槃,必须要随顺我们的思考模式而假设,所以随情施设,才有各式各样的妄有的相貌出现。这个意思是说,从所变相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一切的相貌,所变的相貌分成两类:一个是人我相,一个是法我相。这个人我相是有情的,有情识的,这方面叫人我相,不管是凡夫、不管是圣人,就是一个有情识的叫做人我相,这是能受用的我。其它的叫法,没有情识的叫法我相,我们可以把所变现的法分成人我相和法我相。
\n
那么这个人我相和法我相怎么安立的呢?从两个角度。世间人是依止情执安立的,所以使令我们从迷入迷。我们不断地强调我怎么样、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就一次一次地加强我们心中的颠倒。但是圣人他为了引导我们趋向于开悟,他也必须要随顺于我们的思考模式,安立了人我相、法我相;但是这样的人我相、法我相能够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