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光明就是它表现出来的见分。那有光明以后它就能够现出影像,就是它的镜中的影像,或是一个人的影像,或是各或各样的影像,它就是一个相分能照跟所照,这都是作用。那自证分这是一个自体,自体。
\n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佛像,释迦牟尼佛的庄严佛像在前面。前面的时候我们不讲其它的心识,我们讲第六意识好了,第六意识的了境能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第六意识的这个了别性。这个第六意识的自体分它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比如说一个佛像有十个镜子在那边取,每一个镜子的材料不一样,有的镜子它特别光滑,这个佛像映在这个镜子上特别的庄严。有些镜子凹凸不平,这个佛像映上去就丑陋了。这个自体分它不讲名言分别,不讲作用,完全是业力的东西,完全是业力的。
\n
等到光明开始活动的时候哦!这个时候就讲作用了。这个佛像在镜子中的影像,除了镜子本身的材质有关,您这个光线有关系,光线一下子变亮,一下子变暗,这佛像的影像会有变化。因为光明的话佛像就清楚,突然间灯光变小了,这个时候佛像在镜子中的影像也会有变化。当然自体分它本身是没有分别,它是个内在的体性嘛!它完全是一个业力的显现,我们刚开始见到佛像,每一个佛像的业不同,第一念,第一剎的时候,自证分取到佛像的时候,那当然是完全是业力的关系。善业强的人庄严,但是当它开始活动的时,变成见相分以后,那这个名言分别也很重要了。
\n
这个见分相分在活动的时候,您这个第一念识的想就有关系,您是怎么个想法,这个当中使令佛像也有变化。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从镜子取相的过程,它的镜面的材质的好坏,它外在环境的光明变化,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影像,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心识在了别境界是怎么回事。再看第二个:
\n
相分———绢——所量——用
\n
见分———尺——能量——用
\n
自证分——智——能证知——体
\n
证自证分——人——能证知——体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