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个地方是讲四相不生。这个偈颂是很重要,在整个《中观论》,这个地方是一个重点。说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观论》的主要思想是发明无生的道理。这个无生,当然这个地方的所观境是讲诸法,一切的色心诸法,一切的染净诸法。但是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就是说,我们不要观多,就观你这念心就好,而且这个心的所缘境还是观烦恼的相貌,就观烦恼是什么相貌。这个无生,简单的说就是无自性,观察它无自性。这个地方他是用相反的方式来证明它无自性。就是说,我们先假设烦恼是有自性,我们假设有自性是不能成立以后,就证明它是无自性。
\n
我们先假设烦恼这个贪,贪瞋痴的烦恼是有自性。什么叫有自性?就是说:这个烦恼的生起它不必假藉因缘,不必假藉任何的因缘,它就能够生起它的体性,它有它独立自主的体性,这个叫作有自性,它不必假藉因缘。我们假设这个烦恼是有自性,有自性的烦恼它的生起因缘有两个:第一个是有因缘生,第二个是无因缘生。如果说它是有因缘生,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自生,第二个是他生,第三个是共生,这三种情况。
\n
说是有因缘生,是自生,这个自生,就是自体所生,自己,自己能够生起自己。自己生起自己,这当中有无穷尽的过失,我这一念贪瞋痴的烦恼,不必假藉外在因缘的刺激,它就自然生起烦恼。这样子,你应该一切时生烦恼,因为它自己能够生起自己。但事实上,我们从实际的经验观察,我们不是一切时起烦恼,我们有时候也是心平气和的,所以说,这个烦恼是自己生起自己,这样子就有无穷尽的过失,跟现实的现量相违背的。自生是不能成立的,自己生起自己,这样子就有无穷尽的烦恼,所以这个是不能成立的。
\n
说是他生,这个他,就是他体,他体所生,这个他体,就是自体以外的,都是他体,这个范围很广啦!比如说:我们这念心跟不如意的境界接触的时候,我们起瞋心,我们就说:我这个瞋心是外境加给我的,外境所生。这个他体能够生起这个烦恼,这个在《中观论》说:这样子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体生起了这个自体,为什么这个他体生起自体的时候,两个都是有自体的?且生起两个不同性质的自体?外境是一个色法,色法怎么能够生起心法呢?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