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它有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它能够保存不失,这个就是“法”。当然这样子这个范围就很广,一切的色心诸法都是法。
\n
这个我执的一个解释,不管是小乘的学者,不是中观的学者,不管唯识的学者,说法是一致的。这个无我义在大小乘是共学的。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因缘所生法的,这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这一点是共学的,这一点要不同意的话就不是佛弟子了。
\n
这个法执这个地方的看法就很多的差异了。我们先讲小乘的学派,说是阿毗达摩的论师是认为法是有真实性的。说这个世间的轨范是有真实性的,它不是因缘所生法,我空法有。这件事情你这样子做,你一定会怎么样,他那样做,他一定会怎么样。这个法是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体性。当然这样子讲的话,生死跟涅槃都是真实有的啦!生死也是真实的,涅槃也是真实的,当然这两个法是对立的。
\n
中观的学者就看得更深刻了,说是生死跟涅槃都是因缘所生法。这样子讲,这两个本性都是毕竟空。就把这个我空法有的思想,就把它提升到我空法空的真理了。但是唯识学讲的就更深刻,说什么是法空呢?唯识学认为说,就是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现的,叫法空。这样子讲就更微细了,唯识学认为说,你认为心外有法,就是法执,就是这个法是离开了你这一念明了的心识,有一个独立的体性的,这个就是法执了,不管你说它是有是空,就是法执。
\n
我举个例子:说这个墙壁是一个地大的坚性,你走不过去,我也走不过去。但是有禅定的人,在这个禅定的心中,有禅定的人那个心有堪能性,他就修观,观察这个墙壁是如梦如幻的,他不断用如梦如幻的这个名言来串习自己的阿赖耶识,说墙壁是如梦如幻的,墙壁是如梦如幻的,墙壁是如梦如幻的。这个有禅定的人不得了,他那种串习力很强的,他从禅定出来以后,就从墙壁走过去了。墙壁这个坚固的法,对他来说已经不再坚固了,不再坚密了,对这个人来说,这个墙壁的体性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体性。他就在那边走过来走过去,就像在云雾中走来走去是一致的。
\n
同样一个法,它跟不同的心识的和合,它表现在不同的心识,它有不同的相貌。比如说布施也是这样,甲跟乙两个人同时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