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另外一个外道的思想是认为离蕴计我,说这个五蕴是一个老病死的生灭法,但是离开了五蕴有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我。像这个胜论派,殊胜的胜,胜论派的论师,认为这个生命体是有一个自性,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它没有变化性,它有独立自主体性的。它是住在五蕴当中,这五蕴是老病死的,自性是不能老病死的。他也讲出一个譬喻:说是一个人,他住在一个房子里面,这个房子破旧了,我就不要了,但是我又能够去得一个新的房子,这个房子是有变化的,但是房子里面的人是不生不灭的。
\n
当然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理论是有过失的,佛弟子就质问他,那你这个自性是什么相貌呢?他讲不出来,因为他讲出任何一个相貌都是属于五蕴所收摄的。因为佛陀说生命只有五种元素:色受想行识,佛陀并没有说色受想行识我,佛陀没有说六个元素。所以他讲出的任何一个东西,一定是不是执爱性的,就是领纳性、就是取相、造作、了别,离不开这五个功能。
\n
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它说是:“若我即五蕴,我即为生灭。”这个是破这个即蕴计我。说“我”是五蕴的自体,那这个五蕴是老病死的,你这个自我就是有生灭相,不合理的。“若我离五蕴,即非五蕴相”。说离开了五蕴有一个我,那这个我就不是五蕴相了。若我离五蕴,即非五蕴相,请你说出这个“我”的相貌,外道就说不出来。所以表示这个我相是捏造出来的。所以它这个无我观,我们看《成唯识论》讲得很微细,它的意思就是说,这无我观怎么修呢?就是你先把这个我的定义弄清楚,什么是我,然后你用这个相貌去找你的身心世界,看看你的色受想行识有没这个东西存在。说是你要找一个人,你把这个人的相片先认清楚,然后你去菜市场,去看看有没有这个人,这个相貌存在,你找不到以后,你就能够悟入无我的真理了。这个是讲到这个分别取的,那这个行相粗显是有间断的。
\n
再看俱生的,它这个俱生就是你不必假藉分别,这个我爱执跟法执就会生起的。它表现的相貌有两个:一个是在第六意识,一个是在第七意识。
\n
能执的是第六意识,所执是五取蕴相,这种情况是行相粗显,是有间断的。第二个是能执的是第七意识,所执的是第八意识的见分,这个行相微细的,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