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问道:“若我要再次施行新法,你有何建议?”
\n
见历史中的宋仁宗竟如此郑重地问策于自己,赵旸心飘飘然之余也有些激动,一脸严肃地回应道:“首先要抓主旨,其他次要矛盾可以先放一放。大宋一切的积弊都源始自于吏治,吏治松弛,再推什么新政都是白搭。”
\n
“唔。”赵祯深以为然地点头,他亦认可这一点。
\n
但问题是澄清吏治,就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这五项下手,而这偏偏是最难的。
\n
他摇头叹息道:“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难!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难!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难难难!”
\n
赵旸笑着劝道:“陛下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找对方法。我教陛下一招‘切香肠策略’。就拿‘明黜陟’来说,陛下不妨先从五品以下官员下手,五品以上先不动,相信这些人也应该知道,整顿吏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然大火暂时烧不到他们身上,我相信他们就不会做出太激烈的反抗。如此一来,反抗力度大大降低……考虑到五品以下官员人数众多,先从五品以上下手也可以,总之就是哪边反抗力度弱就从哪边开始下手,这个可以再商量。”
\n
“哦?”赵祯听得一愣,待细细琢磨了片刻后称赞:“这倒是个妙招。”
\n
得到赞许的赵旸紧接着又说道:“……至于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陛下也可以用相同的办法,一刀一刀地切,就以‘荫补’举例,大宋的荫补制度我记得可以是直系、旁系、甚至门客,陛下不妨先切一刀,先把门客、侄甥、远房亲戚给切了,只允许嫡子孙荫补,这样我觉得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等到日后时机合适,再把嫡子孙也切了,彻底杜绝此类现象。”
\n
“唔。”
\n
赵祯连连称赞,心中暗自惋惜,遗憾于这小子怎么不早几年到他身边,否则有这小子在旁出主意,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新政或许会是另一番光景。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