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那么自然,张三、李四、王五这些人都成为了反对方。”
\n
“……”
\n
赵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手捋胡须闭着眼睛思考了半晌,随即问道:“若是你呢?若你站在范仲淹的位置上,你会如何主持新政?”
\n
“各个击破咯。”赵旸毫不犹豫地说道:“如果是我,今年就推‘明黜陟’,虽说肯定会有人反对,但我相信单就这一项而言,反对的人应该不会是大多数,这样我自己就不会成为少数,就有了推行新政的必要基础。等打掉这批反对‘明黜陟’的,来年我再推‘抑侥幸’,再打掉一批人,一年打掉一批人,十年之后,这十项改革也就陆续实行了。”
\n
赵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从神色看似乎依然有几分不认同:“那要……十年?”
\n
赵旸摇摇头道:“这只是举例,也许真正施行起来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耗到一批人老死才能施行……”
\n
说着,他见赵祯眉头皱紧,似乎要说些什么,他又道:“欲速则不达!又不想造成流血牺牲,又要短期内实现,改革变法哪有这么容易的?陛下不要太天真了。”
\n
“……”
\n
赵祯听得心中一激,神色有些不自然。
\n
良久,他转头看向赵旸,点点头赞道:“好一个当头棒喝,是朕……这就是后人的智慧么?”
\n
他并没有怪罪赵旸失礼,相反,他看向赵旸的目光变得更加温和。
\n
他原本气这小子这也不知、那也不知,简直一无是处,但在听了赵旸方才那段话后他便意识到,哪怕这小子确实是这也不知、那也不知,也是上天赐予他大宋的瑰宝——单这份跨越千年的眼界与见识,就不是当代人所能拥有。
\n
想到这里,赵祯心中有些莫名激动,放下茶碗握住赵旸的手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