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烟道构建:在“底板”中部偏火塘一侧,用稍小的石块和泥料垒砌一条内部中空的通道,作为主烟道。通道截面呈拱形,宽度约一丈,高度约半丈。通道从靠近火塘的一端(进烟口)开始,向另一端(预设的排烟口)延伸,并保持微小的向上坡度(确保烟气流动)。
\n
分烟道与炕面支撑,分烟道(龙骨架):在主烟道上方和两侧,用更细长的石条或劈开的硬木(临时替代,后续需更换耐烧石条),以类似“肋骨”的方式,间隔一掌左右,横向架设在主烟道上方和两侧预留的石墩或泥垛上。这些横向的“肋条”与主烟道垂直,形成分烟道,目的是让主烟道的热气能更均匀地扩散到整个炕面下方空间。这一步最为关键,凌渊亲自调整每一根“肋条”的间距和水平。
\n
铺设炕面石板:在“肋条”构成的骨架上,紧密铺设一层相对平整、厚度均匀的石板,作为最终的炕面,石板之间的缝隙同样用混合泥料仔细填塞、抹平,力求密封。炕面高度略高于屋内地面。
\n
连接火塘与排烟,进烟口:在靠近主火塘的炕体一端,开一个方口,用泥料和石块垒砌一条短而密封的倾斜通道,将主火塘的烟道(或直接在火塘侧壁开孔)与火炕主烟道的进烟口连接起来。
\n
排烟口与烟囱:在炕体的另一端(远离火塘),预留排烟口。凌渊指挥凌睿在石屋北墙上凿开一个小洞,然后用泥料和石块在屋外垒砌一个简易的、向上延伸约半人高的小烟囱。烟囱底部与炕体排烟口密封连接,顶部开口。
\n
密封与测试:整个炕体结构的所有缝隙,尤其是石板接缝、进排烟口连接处,都用混合泥料反复涂抹、夯实,确保密封,防止漏烟。
\n
在炕面上暂时铺上一层厚厚的干草作为隔热测试层(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石板)。
\n
整个过程在凌渊的指挥和全家人的通力合作下,从清晨忙到日头西斜。当最后一块缝隙被泥料抹平时,所有人都累得够呛,但看着这由石头和泥巴构筑而成的奇特“床”,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n
“点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