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午四点左右,陈正旭和李才双双来了办公室。
陈家志和两人讨论着采购丶销售和配送环节的筹建任务。
「等江南市场的档口租好,分抹配送也要抓起来,迅速扩大客户群体。」
「另一个重点,等枪到手了,也要开始到周边,或者更远的地方找靠谱货源,最好能与农户达成长期合作陈正旭和李才记着笔记。
李才问道:「陈哥,新档口和办公点是以你个人成立,还是属于江心菜场?」
陈家志挠了挠头,说:「你们先去了解情况,我再想想。」
他其实想成立新公司单独运营,但还有另外两名股东。
「对了,正旭,云杉的配送开始了没?」
「还没,但也联系过了,主要是目前分拣也不方便。」陈正旭说道:「等新档口租好,我再去联系云杉,其它一些潜在客户也能一起接过来。」
陈家志点头道:「后续需要人手,可优先从东乡菜场里挑,后面转场,部分精明伶俐的老乡跟着你们俩走。」
「那可就太好了。」
「也要对外招一些有文化基础的。」
现在除了基地不缺人,其他各个环节都缺人,而且陈正旭和李才也并不是很懂。
所以,采购丶分拣配送环节的筹建,陈家志也会亲自操盘。
至于基地,关键管理环节他也都写清楚了,有易定干盯着,应该不会有问题。
连着几天过去,销售工作都很顺利。
江心菜场日收约1.5万元,东乡菜场日收约5千,虽然收入不高,但供港渠道断裂的阵痛逐渐消散。
菜工们也恢复了信心,并且在易定干宣布要踢人后,菜场的效率又提高了一些。
毕竟,当下来花城的人实在太多了。
而工作岗位其实没那麽多。
绝大部分人都不想离开江心菜场,只能更认真的干,更用心的干。
不知不觉,就到了3月末,陈家志在办公室里查看东乡菜场的工作日志,昨晚薛军带给他的。
从寒潮的菜心结束后,敖德海就突出一个字:稳。
芥菜和芥兰在月中陆续没菜,但菜心从3月初开始出菜,每天2600~2800斤,一天没断。
他看了敖德海的茬口规划,简单明了,以菜心为主。
如果没有意外,菜心一直不会断菜,其馀菜时而会有。
这基本符合一开始的定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