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对的。
作为治人者君子,作为上位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就是不折腾下面基层执行人员。
虽然文华殿廷议是因为许多微妙平衡,才能顺利运行的草台班子,但也比之前,令出多门,要强太多了。
「陛下,宝钞是可以超发的。」申时行侃侃而谈,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申时行说了很多很多,归根到底,其主旨就一个:
超发了,又如何?
皇帝和户部,都走入了一个怪圈,总是围绕着到底是否超发讨论,而申时行跳了出来,他认为,超发也没关系。
申时行认为,宝钞基石的确是陛下的信誉,更是大明的军力丶土地丶粮食丶白银丶黄铜丶煤炭丶棉布丶驰道丶海权,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其实根本不够。
申时行出了这个头儿,站了出来说了自己的看法,很快,其他廷臣们都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申时行提出的锚定物不仅仅是信誉之外,主要有三个意见。
第一,宝钞的流动性高于银币和铜钱,是最好的交易媒介,一般等价物。
大家拿到宝钞,第一时间都是拿去交易,而不是留在手里,如果想要储蓄的话,黄金白银更加合适,而非宝钞,这就造成了宝钞流动性最强的特徵,停发造成的经济停滞,是大明很难接受的。
第二,宝钞停发收回,会让大明立刻马上陷入钱荒的状态,这些年,随着大明在海上和西班牙的矛盾加深,白银流入减少,宝钞就是补充流动性的最强工具,钱荒会严重削减万民对万历维新的信心。
人们思考政治,从来不是从脑子出发,而是从肠胃出发,一旦肠胃受损,万民一力,就有了分歧。
第三,停发宝钞,要停就一定是都停,也就是说,南洋宝钞也要停发。
南洋就会货币不足,南洋可不是大明腹地,大明腹地勒一勒裤腰带,紧巴巴的过几年,也没什麽关系,毕竟皇威正盛,一点小挫折很容易就忍过去了,毕竟过去都是这麽苦过来的,可是南洋呢?
一旦大明停发了宝钞,大明在南洋的吕宋总督府丶旧港总督府丶元绪群岛,就会陷入统治危机。
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而是考虑全盘影响,这是陛下做决策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朱翊钧等到廷臣们各抒己见后,才略显无奈的说道:「但这麽超发下去,五年后,宝钞就会跟费利佩的金债券一样,轰然倒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