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货币问题,不能仅仅看货币本身
「大司徒,有个情况,需要告知大司徒。」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大明宝钞已经严重超发了,所以需要用五年时间,停止一切发钞,将这些宝钞收回,再发行新的宝钞。」
「陛下每年收储黄金一百二十万两,每年发行宝钞,不过六百万贯,至今不过发行两千四百万贯,六百万两黄金,发不了三千万银的宝钞吗?」
「臣不觉得宝钞超发了。」张学颜此刻的表现,比骨鲠正臣还要骨鲠,皇帝说一句,他顶一句。
朱翊钧详细的解释道:「是在南洋发行的南洋通行宝钞,为了方便,凡是在松江府兑现的南洋宝钞,也统一兑换成了银币,而后宝钞局和宝源局,前往松江府库兑换足够的赤铜和铜钱。」
万历年间,大明一共发行了三样宝钞。
倭国宝钞质量最差,不能兑现,只能在倭国内部流通;其次是南洋通行宝钞,这些宝钞可兑现,但只能兑赤铜或者铜钱;
最后才是万历十五年发行的黄金宝钞,可以直接兑现白银。
前两种宝钞的发行,有许多的原因,比如南洋通行宝钞是因为吕宋丶旧港丶元绪群岛等地缺少货币,而吕宋十二个铜镇,缺乏铸钱的能力,大明又需要大量的货币补充,最终朝廷发行了南洋通行宝钞。
自万历十五年开始发行黄金宝钞之后,南洋通行宝钞很快就和黄金宝钞享受了同等待遇,可以直接在五大市舶司的宝源局丶宝钞局直接兑换白银。
这种同等待遇,是为了方便,方便朝廷内部衙司局协调,也是一种必然,否则南洋通行宝钞就失去了意义,一文不值了,最终良币驱逐劣币,导致南洋无钱可用。
「南洋通行宝钞每年六百万贯,总共发行了九年,所以宝钞实际超发了五千四百万贯,大司徒,纸钞的本质是债,朕不把这五千四百万贯超发的宝钞收回,一旦发生挤兑,宝钞信誉立刻崩塌。」朱翊钧讲明白了为何要停发宝钞。
「如此,不知大司徒还有什麽疑问?」朱翊钧看张学颜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想法,询问大司徒意见。
张学颜左右看了看,颇为感慨的说道:「陛下圣命,收回所有宝钞,而后将黄金宝钞和南洋宝钞合为大明通行宝钞,可力保大明宝钞信誉。」
「但是,陛下,自从陛下上次严惩武清伯一家以宝钞牟利后,宝钞的信誉已经非常坚挺了。」
面对上位者的想法,要先赞同,然后再陈述自己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