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已经控制了占卜的一切解释权。
黎牙实将这个变迁过程写到了游记之中,他不知道这些事儿,会给泰西造成怎麽样的影响,但是他觉得有用,就写在了上面。
黎牙实在这里还专门解释了一个误会,他刚到大明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诡异,大明的书籍的质量有点太差了。
至此黎牙实认为是大明没有高超的制书工艺,导致书的质量很差。
大明的纸张很薄,而且大明的墨也很便宜,非泰西的油墨。
这完全是个误会,大明有非常精美的图书,三经厂印刷的所有《永乐大典简要本》丶《西游记》等等都十分精美,更遑论皇史宬里放着的明实录,那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在大明生活了这麽多年,黎牙实终于搞清楚了大明书质量差的原因,为了大批量制造。
大明纸张做的很薄,这件事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大明和泰西的不同之处。
纸张做薄,是一种极其高端的技术,是工匠们刻意为之,因为大明印刷,都是一面印刷丶背面不印丶中间折迭丶线装封订成书,雕版比活字印刷的成本更低。
泰西的书都可以两面印刷,对纸张厚度就有要求了,这样做,成本太贵了。
大明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压低书的成本,降低雕版丶纸张的价格,是为了降低书的价格,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大明人对书籍的普遍需求。
大明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在京师有超过半数人识字,而整个大明,超过了两成人识字,就连大长篇百回本的小说,都已经成了市井小民的消费品。
识字的人多丶读书人多丶书的消费需求大丶更加精美同样更贵的书,显然无法适用于大明这种环境,而泰西识字的人少,读书的都是贵人,那自然怎麽精美怎麽来。
而大明皇帝还在通过丁亥学制,扩大识字率。
黎牙实的游记,在大明并不是特别的畅销,但大明皇帝喜欢看他的游记,主要原因是黎牙实可以提供一个『友邦惊诧』的纠错机制,毕竟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好面子的很,被友邦揪着不放的事儿,总会有些变化。
门里丢人也就罢了,要是被黎牙实写到了游记里,怕是丢人丢到了国际上。
朱翊钧看完了黎牙实最新篇的游记,总觉得黎牙实变了,他不再编排笑话了,其实皇帝心里很清楚,黎牙实不是江郎才尽,没有能力编了,而是不敢编了,不是怕皇帝的雷霆之怒,是怕皇帝的臣子撕了他。
「他越来越胆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