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翻牌子的事儿,朱翊钧最近真的不是特别热衷,因为皇后王夭灼有了身孕。
王夭灼不怕朱翊钧,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跟朱翊钧吵架,皇帝和皇后的相处,更像是夫妻,但其他的嫔妃,都很怕很怕皇帝,相处起来更像是君臣。
这就导致了一个让朱翊钧有些无奈的现实,这些个嫔妃服侍的时候,都像个娃娃,而不像个真人,弄得朱翊钧恐怖谷效应都快要犯了。
「不错,不错,但咱们的翰林,是不是把原生文明的标准,定的太高了?」朱翊钧拿起了第一篇文章,这是个系列文章,《论文明》。
「确实是有点高了。」冯保也认同陛下的判断,但翰林们就是这麽高的标准。
可以说翰林们坏,但他们绝对不是菜,翰林们论文明的这系列文章,逻辑非常完整。
这篇文章,把文明分成了原生文明和衍生文明。
原生文明就是土生土长,没有断绝过传承的文明,而衍生文明,就是彻底断绝,或者乾脆从他处继承而来。
在翰林院翰林们看来,原生文明,比衍生文明,高了不止一个等级,甚至是有本质性的差别。
《论文明》的系列文章第一篇,就是论文字。
文字是文明的烙印,也是文明属于原生和衍生的重要标准。
有自己原生文字的为原生文明,没有自己文字,需要借用丶抄袭丶演绎舶来文字,为衍生文明。
按着翰林们的标准,连罗马都不太符合原生文明的规格,因为拉丁文也是一种舶来借鉴演绎出的文字。
按照目前大明对拉丁文的了解,拉丁文是从希腊文演化而来。
文字的诞生,无论何处何地,最开始一定是壁画。
在翰林院翰林们看来,壁画是一种重要的文字,一种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的记录,壁画也是文字的一种。
壁画逐渐转变为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像某种东西,比如牛就是真的画一头牛,比如甲骨文里祭祀的卯丶伐丶劓丶刖丶劅等等,每一个字都惟妙惟肖。
劓的甲骨文是一个挂钩一个人,人的鼻子挂在挂钩上;
而刖则是一个人和一条腿分开,中间有把刀;
劅的甲骨文,更加简单易懂,就是宫刑,去阴之刑,第三条腿,加上一把刀,就是劅。
象形文字的线条过于复杂,而且难以使用,在加上古代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象形文字,一定会向有棱有角的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