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次,因为东北的子还没灭呢!
也就是说,不管是开国勋贵,还是文武朝臣,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还多着呢!
故而像史鼎柳芳,那些留下来的坐镇京城的勋贵武将,并没有什麽怨言。
这次轮不着他们,下一次东征鞑子,他们便该是先锋大将了。
而在送行之时,李崇身着金盔金甲,少不了在大军之前训话一番,所讲的无外乎是勉励大家沙场建功,朕将不吝封赏云云。
四年时间,眼前这支军队,李崇倾注了无数心血,花费了海量金银,毫不夸张的说,他对这支军队已经如臂使指,运用自如。
别说让他们去东南沿海杀倭寇,即便是李崇下令,说朝中皆是奸,让这些武夫将满朝公卿全给屠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皇帝的命令。
看着眼前这支无比雄壮的军队,那些文武大臣们想的是,朝廷有如此兵马,
此次剿灭倭寇,平定东南必定能旗开得胜。
而李崇想的却是灭了那些东南世家,又能抄出来不少银子,灭了海上倭寇,
东南各地的赋税便能足额上缴了,东征子的军费便不缺了。
而这支军队经过一次血与火的大战,其战力无疑会再上一个台阶,面对东北子,虽说不至于将其碾压,但至少也能胜算大增。
大军远行之后,李崇登上御琴,准备回京。
便在这时,他瞧见了礼部尚书徐少湖。
这些日子以来,徐少湖一直递摺子请求陛见,而李崇一直没有搭理他。
原因何在,徐少湖心知肚明。
不就是他出身东南世家,他们会稽徐家也参与海运走私,也和倭寇不清不楚吗?
李崇站在御之上,想了想,让小桂子去诏徐少湖前来,与他同乘御,一起回京。
徐少湖上了御攀之后,便双膝跪倒在地,将脑袋紧紧的贴在李崇的脚面上。
李崇让他坐着回话,可徐少湖还是一动不动,跪伏在李崇面前。
李崇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麽,而是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起了徐少湖。
才一个多月不见,徐少湖竟然瘦了一大圈,头发斑白,苍老枯稿之极,看起来似乎比李守中还要老一些。
李崇沉声问道:「你是打算为徐家求情?」
徐少湖以头抵地,颤声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