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侵吞整个大明王朝。
这不仅是为了扩张帝国的疆域,更是为了实现他心中最宏大的愿景——超越成吉思汗的功业,缔造第二个黄金家族,让自己成为全蒙古无可争议的伟大大汗,让帖木儿的名字与成吉思汗一样,镌刻在草原与东方的史册之上。
这份执念,支撑着这位七十岁高龄的苏丹亲自踏上征途,赌上帝国的未来,也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完成这场惊天伟业。
反之一旦这支东征远征军出现任何不测——无论是主力受挫于大明防线,还是帖木儿本人在战事中遭遇意外,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对帖木儿而,他毕生以“成吉思汗第二”为目标,东征本是为了在晚年登顶功业巅峰,若此战失利,不仅一世英名会化为泡影,甚至可能在兵败途中难保性命;而对整个帖木儿帝国来说,这场倾尽国力的远征若折戟沉沙,必然导致国力大损:精锐部队的折损、粮草辎重的耗尽,以及随征贵族的伤亡,都将让帝国元气大伤。
更严重的是,经此一败,帝国数十年内都将无力支撑下一次如此规模的战略性远征——毕竟维系横跨中亚、波斯的庞大疆域本就需耗费巨大资源,战败后的国力亏空会让统治根基摇摇欲坠。
而最致命的,莫过于帖木儿若在败局中离世,储位之争的混乱将彻底爆发:各皇子皇孙为争夺权力必然兵戎相见,被征服地区的贵族与部落也会趁机起事,偌大的帖木儿帝国很可能在瞬间分崩离析,重现当年蒙古帝国分裂的旧局。
这场豪赌的风险,早已与帝国的生死存亡紧紧捆绑在一起。
所以哈里·苏丹此刻正身负千钧重任。
他所率领的先锋军能否在东征路上打出亮眼战绩,不仅直接决定着自己能否在储位之争中脱颖而出、最终问鼎皇储,更隐隐牵动着帖木儿大汗那套横跨欧亚的雄图霸业——先锋的胜败,将直接影响后续主力大军的推进节奏,甚至关乎整个东征战略的成败。
这一点,哈里·苏丹本人比谁都清楚。
即便刚刚拿下蒙古斯坦、于阗等地,他也丝毫没有得意忘形,深知眼下的胜利不过是东征路上的第一步。
帐内的庆功宴散去后,他便立刻召集将领商议后续部署,决定在营地休整几日,补充粮草与战马,待士气与战力恢复至顶峰,便即刻拔营继续向东推进,沿着塔里木河沿岸一路疾行,目标直指大明王朝西陲的屏障——哈密卫。
他明白,唯有将战旗插在大明的边境线上,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储位之路添上最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