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开始。
\n
接下来遭殃的是镇守北疆的大将军卫青。卫青战功赫赫,深受军民爱戴,却因拒绝了郭悠之的拉拢,成了眼中钉。郭悠之利用皇帝对武将的猜忌,不断进言:“卫将军手握重兵,又深得军心,若是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啊。”
\n
他还买通卫青军中的一个小校,让其谎报军情,说卫青与匈奴暗通款曲。皇帝本就疑虑重重,立刻下令召回卫青。卫青刚到京城,就被打入天牢。老将在狱中悲愤交加,绝食而亡。消息传到北疆,军心大乱,匈奴趁机入侵,边境百姓死伤无数。
\n
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公开反对郭悠之。但仍有一些人在暗中积蓄力量,试图扳倒他。吏部尚书王晏就是其中之一。王晏为人谨慎,多年来一直默默收集郭悠之的罪证。他联合了几位正直的大臣,准备在秋猎时向皇帝呈上奏章。
\n
郭悠之很快察觉到了动静。他没有直接下手,而是先将王晏的门生故吏一一贬斥,断其羽翼。然后,他在皇帝面前夸赞王晏“清廉正直”,推荐他负责河道治理——那是个耗资巨大且容易出错的差事。
\n
王晏明知是计,却无法推辞。果然,工程进行到一半,郭悠之暗中派人破坏堤坝,造成洪水泛滥。他立刻上奏弹劾王晏“治水不力,殃及灾民”。皇帝本就对王晏有所不满,当即下令将其处死。临刑前,王晏仰天长啸:“郭悠之!我在九泉之下等着你!”
\n
接连的打击让朝堂死气沉沉。官员们要么依附郭悠之,要么明哲保身。皇帝被隔绝在虚假的太平里,整日饮酒作乐,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地方上灾害频发,流民四起,而郭悠之却趁机中饱私囊,将赈灾款据为己有。
\n
有个叫张角的秀才,怀着一腔热血来到京城,想向皇帝上书陈情。他在宫门外跪了三天三夜,却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郭悠之让人将他打了一顿,扔出城外。张角躺在破庙里,看着天上的星星,眼中燃起了怒火。他喃喃自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n
不久后,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席卷了半个国家,直指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