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民舍闭户而安,唯闻马蹄踏尘、铁甲铿锵,风过无痕。
吴文才由衷叹道:“军律之根深植于此,如山如岳,真不愧仁义之师!我大雍唉!”
师爷玩笑道:“这是好事,大人至少又有几日县令可当不是?”
吴文才闻言又是一叹。
若果真替北襄军治理几日县所,那他可就真成了叛国逆贼,往后亦不能回头。
想起此节,吴文才急忙回转书房,再次取出了北襄军主帅送与他的信件。
只见信封上写着‘文才兄亲启’的字样。
打开信封,信笺上的内容大致如下——
文才兄台鉴:
当今雍朝腐朽,民不聊生,君素怀才,岂忍见天下沦丧?徐青兄昔日送我锦囊妙计,乃归心于吾,不日将共举义旗,图谋大业。兄久负鸿鹄之志,何不来我军中,共襄义举?昔流觞之乐,当化身革故之声;愿携手戮力,一扫污秽。诚邀共赴,期君速决。
此致——朱怀安敬上。
吴文才眉头紧锁,思忖多时,最终握拳自语道:“徐兄向来有高明远识,若连他都认可朱兄,我未尝不能投靠北襄.”
黔州,平邱县治所。
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南厝贼军的吴志远也收到了一封信——
志远兄启鉴:
而今朝纲崩坏,已至极矣。朝廷奢靡,奸佞当道,不分贤愚,以致民不聊生。前闻兄在平邱清正为民,然今官贼四起,忠臣难容。
徐青兄及令弟文才兄深明大义,已投愚弟,共举义旗。兄若迟疑,恐失良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