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像是北上广深出生以及生活的大部分人来说,牌照比一辆车贵属实是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以帝都与沪市最为夸张,新能源汽车的时间窗口,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牌照困难。
而一旦混合动力车型绿牌的停发,又将堵住他们一条获得牌照的路子,所以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包括BYD的DM系列,星河系列以及L等增程式车型,成了沪市老百姓抢购的目标。
「那就行,等到明年再发布一款L系列,那这样的话咱们在L系列上的布局就差不多完成了。」
从不理解,被贬低式的认为依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卖车,到处大企业陆陆续续的发布增程式车型,现如今就连死嗑纯电的小朋汽车都有增程式车型的计划了。
很明显的就是增程式热卖的逻辑各大车企已经搞清楚了。
从车型配置上来看,各价位档次的增程式车型电池容量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间,续电续航能力基本在150公里至300公里以内。按照国内车主日常通勤日均约50公里计算,增程式车型满足了90%车主的通勤需求,完全可以当成是纯电车型来使用。
而长途续航方面,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也足以保证大部分人的高速通行,新能源政策的优惠以及路权增程式均能享受,驾驶体验上也能够兼顾纯电的平顺以及燃油的可靠。
在补能方面,虽然现在大力推行快充,国内充电桩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三四线城市以及老旧小区,依旧还是充电难,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在高峰期依旧是排队严重。
增程式车型对于充电的依赖性较低,即使没有充电桩,用户也可以直接加汽油,无需为充电刻意规划行程,这种不挑补能场景的特性,完美适配了基础设施不均衡,不完善的现实,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这是用户层面的,而对于车企层面,技术门槛低,增程式是包括混合动力以及纯电技术在内的三大技术当中,结构最为简单的。
当一项技术最为简单,而市场又能够接受,是不是过渡,能过渡多少年根本不重要了,开干就是了,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菊花商业嗅觉上的敏锐,当所有的车企或是因为看不上,或是因为拉不下脸而沉浸在对增程技术的争议之时,他们二话不说就是拉着赛力斯开干。
大嘴更是从之前各种喷,转为各种夸,让赛力斯继尉来之后第二家吃上增程式大肉的车企。
从尉来到菊花,再到长安深蓝,零跑等等品牌的加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