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新势力绞杀局开始
PS:求月票~~!
传统经销商体系混乱,消费者口碑崩塌,对于船夫哥以及BYD来说,与其说是眼光超前,提前布局新能源,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燃油车已经完全卖不动了。
作为一家传统车企业,燃油车那麽成熟的体系,怎麽可能会有企业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全面放弃燃油车业务,是个人都知道燃油车跟电动车两者是可以共存的。
哪怕是在电动汽车最为疯狂的时间段,性价比高的燃油车依旧很好卖,吉利与长城在2021年度转型缓慢,固然有自身战略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燃油车卖得实在是太好了。
看看这两家2021年度的销量,吉利8万辆,长城1万辆,合计9万辆销量当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加起来也不过7万辆。
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市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燃油车依旧是这部分市场的主力,成熟的燃油车矩阵,降价之后性价比极高的国产燃油车,颇受这些用户群体的青睐。
尉来的燃油车销量虽然下滑,但70多万的销量依旧能让不少车企眼热,这可是砍掉了很多车型之后的销量,BYD玩跟新势力一样的套路,根本原因还是燃油车竞争力不足。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前,BYD每年虽然也能卖出去四十多万辆的车子,但对于一家大型车型来说,这个销量根本就不够看,若不是有包括电子代工等等其他业务,仅仅依靠这些销量BYD真不一定能撑到新能源汽车的爆发。
「嘿嘿,有现成的热度为什麽不蹭一下,还得恭喜叔您了,今年的销量上了一个台阶。」
特斯拉近期与尉来的纷争还没有结束,他们喊出的140万辆销量,对于尉来而言就是最好的靶子,两者的竞争可不仅仅只是在标准之争上,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的名头,无论是对于哪一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噱头。
尉来141万辆的新能源年销量预期,就是明晃晃的表示要在2022年重新拿下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的名头。
「是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船夫哥自然明白檀锦程话里行间的意思,从1995年成立以来,至2007年凭藉着F3的爆火,BYD销量突破10万辆,2009再上一个台阶突破40万辆,也是在2009年,巴菲特入股了BYD。
不过之后的几年里,BYD对于市场的判断失误以及自身产品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品牌信任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