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电动化更是异常的缓慢,卖得最好的H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混合动力车型,依旧还在做着燃油车的开发。
这种逆市场而行为给长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反观尉来与BYD,则是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电动化当中,两家企业尤其是尉来,从2021年开始,已经可以大声的对外界说摆脱了对于燃油车销量依赖了。
特斯拉主动式的降价,也不仅仅只是针对与尉来的标准之争,时间上虽然提前了,但并非仓促为之,尉来自然不可能盲目跟进。
对于价格的下调,特斯拉最大的底气除了他们有着全球范围内最高毛利率之外,产能上的又一次大爆发也是主要依仗之一。
在元旦官宣降价的同时,特斯拉还对外界透露了沪市超级工厂月产能突破六万辆,占据着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每一次产能的大爆发,都给特斯拉带来质的变化。
而尉来这边则跟BYD一样,同样受到了特殊事件一定的影响,北仓港口出现的特殊事件实际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如果是2020年那样相对宽松的政策,其实也没什麽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尉来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也没什麽好担心的,迟早也会轮到特斯拉的,咱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檀锦程对这事儿太了解了,从BYD到尉来,轮到特斯拉也是迟早的事儿,实际上在接受采访之时檀锦程倒也没有说错,尉来2021年主推的车型是星途S01与尉来L1这两款车型。
一辆是紧凑型的A级轿车,一辆则是大空间六座SUV,两者在2021年都没有什麽竞争对手,跟特斯拉的车型也是错开了,双方单纯从车型竞争上来看,其实是不同类型的车企。
真要说起来,两家车型主要的竞争战场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目前特斯拉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尉来进步神速,追赶的速度也很明显。
诉讼与反诉讼,这两场官司至少得打上个半年以上,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也是和解,在打官司的同时双方都是在默默的做着准备,积蓄力量。
只不过欧洲市场的放开充电,无论是尉来还是特斯拉都得往后推迟一些了。
而在国内,尉来的充电桩开放计划依旧还是按步就班的推广着,特斯拉无论是在舆论还是在政策上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尽快跟进之外,也只有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完善特斯拉的充电网络。
两家在充电桩网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