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晶片开发方面的进度吗?您知道的,六月份的特斯拉甚至都出现了短暂的晶片供应短缺问题。」
「尉来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吧,我们还有消费者也都想了解一下尉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还想檀总聊一聊对于晶片国产替代的看法。」
檀锦程笑了笑道:「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尉来是一家年轻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前辈,在晶片供应方面,我们要学习的是我们的前辈BYD。」
六月份晶片短暂的供应荒,主要是电子稳定系统(ESP)供应的不足,首先最倒霉的自然就是新势力,新势力品牌的产能与销量虽然大幅度增长,但在供应链上没有什麽自主权,当产能不足的情况下,首先倒霉的就是这些没有话语权的企业。
至于说特斯拉短暂的不足,一方面是特斯拉交付量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跟他们柏林工厂闹出的事儿有些许关系。
与尉来一样,特斯拉目前在ESP供应链上主要依靠的是博世,尉来提前超额订购ESP晶片,导致博世分配压力增大,不走运的是东南亚特殊事件的加剧,导致博世在马来工厂的产能受限。
尉来的囤货订单更早,产能排期更充分,同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博世肯定优先保证的是尉来的供应。
某种意义上来说,若是特殊事件依旧还是像现在这种情况,在海外得不到控制,在尉来这种大量囤货的情况下,其他的企业依旧还是会继续受到影响。
「整车拼的不仅仅是车企的制造能力,更加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我们在2019年收购了国民技术,目前在车规晶片供应链方面的整合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BYD布局IGBT是在2004年,直到2018年才实现量产IGBT 4.0,耗时14年,去年BYD分拆了半导体,今年的MCU已经实现了量产。
这是BYD除了电池之外,最有竞争力的一点,也是一众车企最为羡慕的一点。
尉来要实现BYD的这种量产,短期之内基本不可能,依旧还是要依赖于外部供应商,但是量产基本性的车规MCU,用来替代博世ESP晶片的低端功能,还是问题不大的。
无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资本并购的整合,在收购国民技术之后,这些都没有停止过,国民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消费级/工业级MCU升级至AEC- Q100车规标准。
利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