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克制,还要端正态度,正心诚意的做好每一个加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证而,鱼绥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所以儒家一直要求,正心诚意的对待每一件事·—-当然,因为加法做的太多,本性上添加的东西太多,所以必须有条理,有秩序,有节制,
有「礼」有「度」!」
有人领悟了,道:「所以这就跟收拾一间杂乱的屋子一样,一个是直接把屋子搬空,留下空荡荡的屋子本身,另一个则是把屋子里的东西理顺,摆设整洁,
腾出空间继续往里装东西?」
「大意便是如此!」
「傅源,我有个疑问。」
「请说。」
「修行修的是自由自在,修的是脱樊笼,不受羁,但照你这样修,却好像是往自身套着锁,修的越深,这锁只怕将越重这不相当于困于自己编织的罗网之吗?」
傅源一口饮尽,重新换了一罐,道:「这就是人生哲学问题了,无拘无束,
随心所欲,确实逍遥自在,但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你们可曾想过,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那都是相对的,若是不再有痛苦,又怎能体会得了快乐?这世间若是再无约束,又何来自在与自由?」
「照你这样说,还修行干嘛?我们又为什麽要修行?」
傅源正色道:「修行,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是在追求身心升华之后的芳华,
每前进一步的风景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继续继续向上攀登。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有一天,我们将再无前路可去,心性纯一,如这天地之间的风云,如山川,如河流,成为天地之间大道的一部分,那麽我们是否能够感觉得到愉悦,享受那自由?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修行有尽头,那麽修行的尽头是混沌,混沌的深处唯有无尽荒芜与寂寞。
与其如此,还不如不问去处,享受过程!」
「怎麽会如此?若我有一天修到尽头,一定让我的朋友个个长生,天天一起说话,一起游历人生,这麽快乐的事情,又怎麽会荒芜和寂寞呢?」
「之所以觉得快乐,是因为你心中有「义」,与朋友的情义,若是没了这份情义,哪来的快乐?」
傅源说着,募然抬起头,看向夜空。
这一次,他明显的感受到了,有「目光」落在他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