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拿千百,在陛下眼中,终究不过是个得力的鹰犬而已,锦衣卫不缺这样的人!若要在这朝堂之上立稳根基,终究要靠经世济民的治国良策!”
严世蕃误会了,讪讪地道:“请爹爹放心,孩儿下届科举定好好备考,努力高中!”
“唉……”
严嵩微微摇头,默默叹了口气。
先前海玥上呈奏疏时,他并未立即表态,倒非畏惧张璁之势,实是难以轻信区区一个翰林院后进,能对边关战局有真知灼见。
直到朝中附和之声渐起,严嵩反复研读这《定边九策》,越看越是心惊——其中条陈竟多是高瞻远瞩之论,鞭辟入里!
当下便旗帜鲜明地予以声援。
至于张璁的为难,严嵩自然洞若观火。
国库空虚,难支长久战事,这本就是朝野共识。
然在其位谋其职,他不是首辅,又何须如首辅般权衡再三?
畅抒己见,方显臣子本分。
可即便如此,严嵩也清楚,万一安南战事真如海玥预料那般,出现波折,张璁的威望难免大损,但直接获得好处的,也只会是高瞻远瞩的海玥,自己顶多坐享其成,拉近与首辅之间的距离。
想想这位高中榜眼,翰林深造才多久,竟能这般快的崭露头角,再看看自家儿子整日想要在一心会内站稳脚跟,却依旧追在贼人身后跑……
严嵩不禁教导道:“你若想真正立功,就在漠北诸部身上下苦功,来日若能灭掉一批鞑子,纵使未曾金榜题名,朝堂上也无人敢小觑于你!”
“啊?”
严世蕃愣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