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可惜了!”
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精力不济,或许是有别的变数,反正此人第三场作答的文章水平,明显有所下滑,大为逊色于前两场的发挥。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
连经三场的考试,基本都是首场发挥最好,第二场次之,最后的失误最多。
正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样,考生的脑力、精力、体力,都在不可避免地下滑。
能维持同一水准的,那都是名列前茅之辈。
而两位主考官欣赏的这份答卷,前两场的水平都完成得相当高,并没有下滑的趋势,因而期待第三场的作答,只要其维持第二场不变,那今科会元就可以直接定下了。
可惜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当然,也不是说此人就没了榜首的希望,因为前两场的发挥极佳,哪怕受最后的拖累,综合评价也是极高,这个时候就要看看别人的卷子,有没有能稳稳力压他一筹的了!
正常的阅卷开始。
同考官们扯开卷束,开始阅评,见到中意的卷子,就用青色墨笔加以圈点,并作评定,移交副主考黄绾。
黄绾看了若也中意,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然后送正主考张玉阳。
等最后主考官张玉阳也中意,便会再写个“中”字。
那么恭喜,光宗耀祖的进士,前途无量的功名,到手了!
烛火燃起,院内窃窃私语着,不时有答卷移交。
“张公请看这一篇,文辞精当,笔法老成,句句皆金玉之声,展卷如饮甘露,通体畅然。”
经过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