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堂堂正正,“兴仁义之师伐罪吊民”。
这就是王慎中题目的来源。
一心堂内的可不是简单的国子监学子,如今这个房间的十几人,在朝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遇到这种命题,自然兴致大起,纷纷提笔。
海玥其实知道,科举正试非比寻常,至少前两场乡试和会试不会出这样的题目,但他也想看一看自己的水平如何。
待得一篇篇文章写就,墨迹未干,王慎中就审阅起来:“融汇经义与实录,论藩属之责,兼析边军优劣,言之有物,可为上等!”
“此篇仅言战和之一端,然引证得体,亦可为中等!”
“啧,这一篇就过于空谈了,王者无外,不切实际,一时之劳,万世之安,更是夸夸其谈,得黜落!”
王慎中在历史上是“嘉靖八才子”之首,“嘉靖三大家”之一,为另开唐宋派风气的第一人,文学上的造诣极高,但显然人情世故方面就不太精通。
严世蕃脸都黑了。
王慎中评价的文章里,唯一黜落的,就是他写的。
你这后辈也太不给前辈面子了吧?
王慎中却完全没有这么想。
他是嘉靖五年的进士,若论士林资历,在场众人多为后辈,即便是同辈也敬仰他的学识,如今来国子监讲学,已经是看在一心会的面子上。
现在着重点评了海玥、海瑞、林大钦的文章后,见他们细细聆听,互相探讨,亦是赞许孺子可教。
再见严世蕃脸色颇为难看,他也不理对方,直接略过,开始了下一个话题。
一场课程结束,大伙儿都把这位大才子送出门,真诚致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