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叛臣莫登庸派来的使节,也没走到大明京师,就被人干掉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发生这场意外,莫登庸奉上国书之际,是嘉靖十年的年关前后,海玥也是那个时候安排徐阶进了礼部,准备参与这起外交事件的。
对于弑君上位的叛逆,大明肯定不会认可对方,但莫氏又确实是安南如今的统治者,如果大明真的准备派军,知己知彼很是关键,不妨听听莫氏使节团说些什么。
如今已是六月,即便是从安南到京师万里迢迢,也早该走到,结果对方竟也死在半路。
先是黎氏使节团绕道海南上北京,在跨海时,被莫登庸的义子莫正勇率领杀手团追上,黎维宁黎玉英兄妹俩逃出,后黎维宁又死在琼山,只黎玉英一人代表正统黎氏入京。
现在叛臣莫氏派出的人手,同样遭到了刺杀。
你们这是回合制?
于是乎,朝堂很快分为了两派观念。
一派认为安南内乱激烈,黎氏正统连莫氏使节团都有能力刺杀,证明他们还积蓄了强大的力量,更对宗主国大明缺乏应有的敬重,只狭隘于以眼还眼,不然的话,他们应该派出第二支使节团,提前赶来京师啊!
既如此,大明毋须马上出兵,倒不如等上一等。
正如王慎中题目的一种选择,“持重守静以观其变”。
另一派则认为,这起所谓的莫氏使节遇刺,根本是莫氏的贼喊捉贼,为的就是拖延时日,以求争取到平叛国内动荡的时间,莫登庸最担心的就是大明天军南下,摧毁它本就脆弱的统治政权!
既如此,就不能给莫氏喘息的机会,应该即刻挥军南下,一举将交趾夺回来。
名义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