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海玥道:“愿闻其详!”
赵文华咬了咬牙道:“比如赎刑制度,按《大明律》,死刑和流刑皆可赎银,各省各地都有不同,实际执行中也常私抬价码,就在去年,有太原富商杀人,便额外索要三千两的赎银,最终以误杀改判杖刑……”
严世蕃瞪大眼睛:“三千两?这么多?那你们刑部不是比工部都要富?”
赵文华苦笑:“那些所收的赎银,不是都入国库的……好吧!至多只有三成入库,余者刑部各级官员与地方按察使司衙门就分了,我……我反正是不拿这钱的!”
‘呵!你不拿,郎中怎么拿?郎中不拿,侍郎怎么拿?侍郎不拿,尚书怎么拿?’
‘你不拿就怪了!奶奶的,刑部居然也有这么多的油水!’
海玥和严世蕃心里都不信,又转回了原先的话题:“既如此,为何还敢做囚徒假死的买卖?”
赵文华道:“不瞒两位,我起初也不信,死罪完全可以转流刑嘛,咳咳!就是有些地方的官吏胆子大,敢篡改案卷,伪造证据,将死刑降格,改为流放,流刑再转赎刑,甚至与地方豪强勾结,以家贫无资为由,仅象征性地缴纳百两银子,这种最是可恨!”
这话说得颇为愤恨,显然看不惯这种只是权势勾结,都不愿意使真金白银的案子。
紧接着,赵文华又道:“真有那个背景能在刑部、行省按察使司衙门、州县衙门使力的,就不会走到死刑的那一步,直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之能被定罪为死刑的,多为无钱无势的赤民,也没有那个能耐找人替死消灾不是?”
这番话就颇为真诚了,严世蕃奇道:“既如此,为何有替死说法?”
赵文华道:“我也是偶尔听人提及,说刑部去年问斩的一位犯人,后来突然活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