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三年。
几十年间,六堡人口逐渐增长,至多达六万余户,有民三十余万。形成“篱落相次,鸡犬相闻”,军屯几能自给自足的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隐忧不断,世袭的武将堕落速度更是快得让人咋舌,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发兵抗倭援朝。驻辽九万兵力被征发大半,这导致宽甸六堡驻军锐减,女真部落趁机蚕食边境。
更糟糕的是,万历二十七年,宦官高淮以“钦差税使”身份前往辽东。在任上,高淮借开矿、征税之名搜刮民财。而与此同时,高淮与第二次镇辽的李成梁上下勾结,高淮加增田赋、克扣军饷以中饱私囊,而李成梁则托庇其下侵占官私田土。
此等行径导致当地军户被迫盗卖军械、私垦荒地乃至卖儿鬻女,许多村落甚至十室九空。各处的防御工事则更是“墙垣倾圮,壕堑淤塞”。至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以“孤悬难守”为由,强行内迁宽甸六堡居民时,宽甸六堡人口已经从最繁盛六万余户锐减至不足二万户。屯田产量也已不足繁盛时二成,无力支撑战守需求。辽东军屯崩溃。
当锦州、松山等处士兵因不堪剥削而哗变,李成梁的强迁政策致宽甸六堡居民流离失所,死者狼藉的消息先后传到京师,舆论很快沸腾。
为调查事实并稳定局面,朝廷遂派遣当时已声名赫赫的“天下理官第一”熊廷弼北赴辽东实地按核。
熊廷弼到任后,立刻着手调查。很快证实总兵官李成梁、巡抚赵楫等人确有失地辱国、强徙害民、私通女真等罪。并先后核罢了包括副总兵吴希汉、参将吴世爵、游击郭继川、李如梧等人在内的十余名中高级将领。李成梁也因为黯然离任。
在清除蛀虫、整顿军纪的同时,熊廷弼也在着手恢复民生凋敝已极的辽东。
事实证明,辽东虽然烂得快,但确实也不是一块儿烂地,只要能好好儿经营,恢复也不慢。
任上,熊廷弼清查贪污腐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