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兵宪过山海关的时候,见过关口检查商队货物并且抽税。铁器可是明令禁止出口的货物。与西虏通商的商旅如果不向朝廷申报,根本不可能将铁锅带出关。”
杨涟眼神一闪。“走私商队没有从关内携带铁器,所有被走私给插汉部的铁器都是直接从广宁本地购买的。”“就地购买?”陆文昭一惊。
“对,”杨涟颔首道,“走私商人都是从广宁道辖境的铁匠匠户手里直接采购西虏所需铁器,然后倒手出卖获取二十倍暴利。”
陆文昭继续追问:“虽然不多,但到底也走私了几百口锅出去,打造这些铁器所造成的原料缺口,万有孚是怎么抹平的?再怎么也一年了,抚、按衙门事先就没有任何察觉?”
杨涟听出了话里浅含的锋芒。他苦涩一笑,说道:“广宁地方多出几百口铁锅的铁料不奇怪。账面上完全对得上,也不会造成缺口,只靠查册和简单的视仓根本看不出什么。当然,巡访的时候没找出问题本身就是巡按衙门的问题,是我的失职。如果皇上追责降罚,我甘心下狱。”
陆文昭不解地问道:“怎么会没有缺口?难不成他们还能凭空变出原料来?”
“陆上差有所不知,”杨涟解释说:“为了鼓励铁匠匠户踊跃打铁,并部分折抵本应拨给铁匠匠户的粮米以及工时银子,辽地现行的政策是过量拨给原料。”
“什么意思?”陆文昭还在问,默默听了许久的袁可立却已经想通了。
“我举个例子,上差就明白了。”杨涟一边说,一边比画。“假使,打造一把合用的鸟铳需要十斤粗铁,那么巡抚衙门就会拨给十一斤或者十二斤粗铁。每次补拨原料,都当期按上缴的武备数计算。换言之,匠户每打一把合格的鸟铳,就能在补拨铁料的时候,多得一斤或是两斤粗铁。多出的粗铁,匠户可以用来打造农具、炊具乃至武器,这些制成品产生的收益全归匠户自己所有。所以我才说,账面上查不出任何问题,广宁各处的武备库也不会出现缺口。”
“也就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