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辽海东宁兵备道山东右参政顾颐闻讯,带着仅有的少量锐卒北上,试图收复抚顺。兵败,退回辽阳。
五月,无饷无兵,自以为陷入绝境的顾颐题诗于壁,自经死谏。其诗曰:边疆失守,臣子何颜,无力报国,甘心九泉。
六月,在野多年的阎鸣泰补山东布政参政,接任分守辽海东宁兵备道。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明军四路出师,阎鸣泰以兵备道监南路李如柏部,无功而返,退回辽阳。
八月,现任经略熊廷弼到任,遣阎鸣泰出抚沈阳。阎鸣泰不敢深入,半道恸哭而返,被熊廷弼弹劾罢官。此后,分守辽海东宁道长期空置。直到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皇帝起高邦佐以山东布政参政补分守辽海东宁道,并监各路援军,这个官缺才算是补了上来。
而皇帝之所以特地要补这个缺,是因为分守辽海东宁道带管的“宽奠等处”里包含了镇江。
所以,就目前来说,在熊廷弼和袁应泰之下,对镇江九连城负直责任的文官,就是军情紧急之时跟着熊廷弼四处救火的高邦佐。目前,熊廷弼已经给高邦佐派了差,要他稍作休息就赶赴镇江。
熊廷弼给他的命令是,死守这座通向朝鲜的关城,要么死守,要么守死。
“高以道应该还是要留任的,因为镇江道是另设的新缺。”袁应泰解释道:“朝廷将镇江及周边诸堡单独划了出来,另外设了一个分守镇江等处的兵备道。”
“另设.”如此说来,熊廷弼就不意外了。因为皇帝曾不止一次在密信中强调镇江的重要性。如今单设一员专管镇江事的兵备道也属正常。“朝廷派了谁来?”
“原任通政使司左通政,袁可立。”袁应泰说道。
“河南袁礼卿?”熊廷弼点了点头。不同于毕自严,熊廷弼对袁可立这个人名还是熟悉的。至少,熊廷弼很清楚,最近几个月的题本章奏都是由袁可立负责接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