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也就该破碎了。朝廷的善政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至于那些既不想保家也不想卫国的,那就直接当成牛马来用。哪里有工程任务,需要人手,就让客军把人组织起来,往当地调。这帮人外地人对辽民可没有什么感情,对他们来说,辽民造反就是自动变成军功。辽民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直到现在也没生出什么乱子。刀子和粮食一起摆在面前,但凡有些理智,就知道该怎么选。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的蒲河战役之后。
那一战,明金双方大军对峙,但最后却只爆发了小规模的局部冲突。
对大明来说,这一战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杀伤,而在于明军稳住了阵脚,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崩溃,大明这边又多了一整个冬天来加固辽沈防线。对熊廷弼来说,这一战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通过这次对峙向新皇帝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赢得了主君的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对于小小的苏家来讲,蒲河之役好就好在既摆了大阵势,又没有真的打起来。
没有打起来,那么身处一线的苏庆迎,就不必与敌人的步兵正面交锋。而奴贼在前方摆了大阵势,也就意味着后方空虚,监管松弛。苏家老大苏庆远就是在这期间,趁敌不备抓住机会侥幸脱逃的。
苏庆远从赫图阿拉逃出,一路西行摸到长城边上。翻越长城之后,又与后撤的金军大部擦肩而过。苏庆远不知道,最危险的时候,自己与金军马探之间的距离不过一里。
他翻山越岭进入平原,最后被负责驱赶金军余部收复前哨墩台的明军墩兵发现。若不是他饿得骨瘦如柴,还提前用小刀把头顶那一撮儿猪尾巴给剃了,那些发现他的明军墩兵很可能直接就把他当成脱队的金军士兵给砍了。
无论如何,苏庆远逃出来了,并被墩兵送到了沈阳。原本,苏庆远是要和其他逃还的辽民一起,被转移到辽阳去接受进一步甄别的。但在那之前,他见到了正在沈阳城内服役的二弟苏庆迎。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