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箭头的线也出现在了这幅图上。
“李如柏怎么说?”朱常洛睁开眼睛。
“李如柏说自己并无渡海作战的经验,因此也就没有对此略发表异议。”方从哲回道。
“要多少兵马?”朱常洛点了点头。辽东明军确实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在这方面,久历南洋并先后在福建海面击溃倭寇、谕退荷兰并招降海寇的沈有容确实更有发言权。而朱常洛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崔景荣发函召沈有容进京充作监护朝鲜的军事主官。
“回皇上,”方从哲说道:“蓬莱至平壤一路,用兵一万。成山至汉阳一路,用兵一万五千。而义州至昌城一路,则直用镇江兵马接管城防。”
“二万五千人?朝鲜而已,用得着这么多人?”朱常洛对朝鲜军事力量的轻视,比李如柏更甚。
客观的说,李氏朝鲜在明、金之间采取“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除开鲜王李珲自身的因素,也是因为李氏朝鲜的军事实力实在孱弱。
或者说,大明这个“慈父”当得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把李氏朝鲜这个“孝子”给养废了、惯坏了。现在,“孝子”皮痒了,竟敢与邻居的“流氓”过分亲近,这也就是徐光启所谓的“鲜奴之交已合”。这种时候,“慈父”就需要适当地教训一下这个儿子,顺便帮他长长志气,强健筋骨,这也就是“监护”。
慈父教训儿子,用皮鞭抽一抽也就行了。一口气派出去二万五千人,这是要上大棒给这儿子打死吗?
方从哲倒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轻视朝鲜。这可是同时派出两路兵直临平壤和汉城两大重镇。虽说朝鲜人不一定会抵抗,但鲜王李珲若真是狗急跳墙组织抵抗。一时又拿不下汉城,天兵的处境不就尴尬了?
“回皇上,”方从哲思考片刻,解释道:“兵行奇招,必行速决。发二万五千兵,并携火器以备攻城,必能保兵事万全。而且,除了兵家上的考量,我兵还要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