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为什么?”
“国事繁巨,两位厂督又常不参机。不才托庇上让任后又是左支右绌,所以万岁爷决意给司礼监再添一位扈从参机的秉笔太监。”刘若愚缓缓地说道:“人选已经定了,就是杨师兄您。”
杨松泉略有些惊讶,可他的表情终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是杨松泉自己淡定,不等于其他人也淡定。在听到这则紫禁丹诏的时候,杨松泉身边那一众师弟、干儿的脸上,就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极不合时宜的喜色。
这些人眼巴巴地望着杨松泉,心里只求他能立刻应下。
所谓大树躺倒,殃及猢狲。陈奉和梁勇在矿税任上的侵贪行为,不但导致商经颖垮台,还断送了不少人的前程。
可是只要有差事、能进步,他们也不愿意坐吃山空、就此沉寂。更何况他们当中好些人正值壮年,心中仍有余火。不过杨松泉的主动退让和随后而来的大清洗,直接断了他们起复的路。被“俸制改革”“严饬宫禁”“取消各衙门的独立人事权限”这三板斧砍过的皇城,就像一个巨大的铁桶,想往里边儿塞钱再入都找不到空隙。别说坐冷板凳,好多人钻来钻去,连板凳在哪里端都不知道。
但如果杨松泉能进入司礼监,那么在场的好些人就能通过他直接走皇帝的门路了。
不管如何收权,皇帝陛下也没法从零开始一个一个地考察可用人员,最后也还是要靠荐举。大家都是司礼监内书堂或者御马监内操班一层一层筛出来的,手里都握着那块儿敲门砖,能力差不到哪儿去。与其比什么实力差距,还不如加紧巴结某个枢机太监。当缺位空出来的时候,司礼太监或者御马太监在“忠心可鉴”后面简单加一个“颇有资历”或者“稍有能力”的评语,比其他人说一万句都有用。
“谁荐了我?”杨松泉干巴巴地问了一句。
“没人推荐,是万岁爷直接点的。”刘若愚也干巴巴地回了一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