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而寥寥若此又何所据.
这篇奏疏不算长,只有四百来字,核心观点也很明确,就是纂修实录不但要汇集皇帝报闻下发的条章,还要整理神庙未有批答的奏章,最好再派出礼部官员前往全国各地收集孝子、贞女、逸士、高流等善人之善行,以及有价值的稗官野史,分辨后添入其中,才能将实录修的完整而翔实。
没有理由反对,朱常洛提笔批答:卿所奏至为允当,章下礼部,着该部尽快拟个章程来看。
写完,朱常洛放下朱笔,狠狠地伸了一个懒腰。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筋骨稍松后,朱常洛半仰靠到椅子上,朝王安招了招手。“你过来,到朕这儿来。”
“是。”王安心里一紧,小心翼翼的走到皇帝身边,垂首而立。
“你先看看这个。”朱常洛从顺手的抽屉里拿出一本揭帖递给王安。
王安紧张地咽了一口唾沫,但当他拿过帖子一看,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两位先生真是老成谋国。”王安迅速调整心态,腰背也微微地直了一些。
“就是想得有点多。”朱常洛笑了,笑得有些苦涩。揭帖上写:此时辽东局势不明,贸然罢黜本兵,恐关节堵塞,动摇军心,故臣等以为.
三月十七了,沈阳还在大明手上吗?
朱常洛摇头排除杂念,接着又从桌面上拿起一份名单。“你去安排一下。找个时间、寻个由头,把他们叫到养心殿来。”
王安捧接过名单,扫了一眼,问道:“启奏主子,四天之后如何?”
“四天,怎么个说法?”朱常洛问道。
“明日传胪,后天礼部赐宴,三天后新科进士要再次入宫上表谢恩。这几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