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也就是说,殿试日期已成定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都在三月十五日举行,不需要观天象卜吉凶。
邓玉函能来这儿,完全是出于皇帝的“偏爱”。在决议成立历局的第二天,皇帝让宦官给徐光启去了一道密旨,让他想法子塞一个西洋人进来。皇帝的意思,是让这些来华传西经、取东经的西洋学者,也凑近看看大明朝先进的取士用官制度。
徐光启很为难,毕竟殿试真不需要钦天官,莫名其妙地塞一个西洋人进来,肯定会被礼科弹劾。现在沈阳教案余波未定,徐光启甚至都不太想在礼部衙门见到西洋人。但是,皇帝的旨意不能不执行。想了半天,最后他决定把邓玉函塞进去。
之所以选邓玉函,是因为邓玉函到底有个正式的礼部官衔。比礼部下辖的钦天监、耶录司官员要好一些。而且,这个官职是皇帝亲授的。到时候,就算挨了礼科的弹劾,徐光启也可以暗戳戳地把“责任”往皇帝陛下的身上引,如此一来那些礼科的言官小臣说话的时候也有点儿顾忌,不至于太难听。至于具体的差事,就让邓玉函和来自光禄寺的官员一起,给考生们摆摆桌椅吧。
礼毕,考官们集体转身,在首辅方从哲的带领下,由后往前来到皇极殿檐下的台阶前。很快,考生们也跟着李腾芳的脚步,拾级走上须弥座,来到了诸位考官的身后。
李腾芳归位了,他一路走到礼部尚书徐光启的身边。从站定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考生们的领路人而是殿试的读卷官和提调官了。
辰时一刻,皇极殿的大门开了。身处最前排的会元刘必达、亚元李虞夔、经魁第三名曹可明、经魁第四名傅永淳等人,一眼就望见了摆在大殿中央的皇帝宝座和宝座之下的数百张桌椅。不过此时,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并不在宝座之上。
按惯例,皇帝在到皇极殿参加各种大典之前,会先在中极殿小憩以等待时辰,这次也不例外。
又过了一小段时间后,大明皇帝朱常洛,才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和司礼监首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