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饷部衙门,内宅三堂。专督辽饷户部侍郎李长庚正就着明媚的午阳慢悠悠地吃着午饭。往常这时候,他总要酝酿酝酿,看看能不能憋出一两句精妙的诗文出来。但今天,李长庚却一点儿兴致也提不起来。他心下莫名惴惴,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老爷,”正此时,一个仆人打扮的年轻人匆匆走来,他的手里还半拿半托地举着什么东西。“老爷,邸报来了。”
明代的邸报由通政司专门出版发行,并由覆盖全国的驿站系统从北京一直传到帝国的末梢枝节。各级地方官员,只要在相应的时间派人去驿站拿取,或者提前命令驿站派人送来,就能获知官场的人事变动信息以及被朝廷重视的重大事件。有时,人们还能从邸报上了解到皇帝陛下的起居和言行。这些消息都是人们获知国家现状、揣摩政治动向的关键依凭。
“嗯,拿来吧。”李长庚朝那年轻的男仆招了招手。
“是。”男仆赶紧将邸报翻开,递到李长庚的面前。
邸报的形制不是折叠起来大字报,而是一本有封面的线装小册子,册子的厚度只取决于当期邸报的内容量。因此,还不等翻看,李长庚就知道最近又发生了不少事情。
李长庚拿到的这本是活字印刷的官本,这种免费的官本只会发给官府。官府拿到之后,如果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传播其中内容,就会把官本拿给本地的书商,让他们复印副本出售。至于地方官府收不收好处,好处拿到之后作何用处,朝廷是不管的。在一些人口稠密、印刷业发达的地方,这些好处甚至算得上一笔不菲收入。如果民间人士不愿意钱,又想长期保存邸报中部分的内容。就会想法子借一本,然后拿回去誊抄。
国家的大事要闻,就在这驿递、复印、手抄的过程中被传递到帝国各个角落,有时,甚至还会流传到藩邦属国,为中外共知。
李长庚过眼一看,立刻就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为首的第一条就是国本大礼定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