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必多说,你只管说我叫你打听的事情。”
丰年立刻挺直腰杆,正色道:“大爷既然这么说,小的也就不多说史大姑娘的命格了,只这打听史大姑娘的人品性情,小的觉得不大妥当呢!”
卫若兰听了,忙问何故。
丰年理了理思绪,娓娓道来:“保龄候夫人出身名门,对子女的教养极好,世人皆知,史大姑娘虽是侄女,可也和嫡亲的女儿一般教导,据小的打听说,史大姑娘不仅打小儿就读书识字,写得好诗词,且做得一手好针线,年纪大了些,保龄候夫人又常带她出门走动,与人结交,和南安太妃是极熟的,可见保龄候夫人的用心。”
听到这里,卫若兰疑惑道:“这不是极好么?你如何说不妥当呢?读书识字,当明理懂事,针黹女工又符合德容功之功,与人结交更是人脉广阔。这是世间女儿该学的,但凡有点见识的人家皆是如此,哪里不妥当?”
丰年连忙道:“大爷且听我说完。”
卫若兰知道自己心急了,不觉脸上微热,好容易方平息,然后示意他继续,自己则故作冷静地站起身,负手而行,立在窗下,望着窗外景色。
只听背后丰年缓缓地道:“小的觉得不妥之处在于史大姑娘自小在荣国府里长大,若不是订了亲,一年里倒有二百天住在荣国府。荣国府的风气如何,不必小的说,想来大爷也知道。史大姑娘小时候与宝二爷坐卧不忌倒也罢了,谁家的亲戚姊妹兄弟之间没有小时候的情分?年纪小,也不忌讳。偏这史大姑娘长到如今十来岁的年纪,仍旧常与宝二爷屋里的花姑娘来往,语极亲密,宝二爷的荷包扇套鞋袜绦子等活计多出自史大姑娘的手,为了做得出奇别致,史大姑娘常常忙活到三更半夜呢!”
卫若兰顿时脸色大变,背对着丰年的脸上露出一丝怔忡不定的神色。
男女七岁不同席,幼时无碍,过了十岁和表兄的屋里人来往是什么意思?嫡亲的兄妹之间妹妹给哥哥做针线也不妨事,似史湘云这般远的表妹做针线像什么?难道贾宝玉房里一二十个丫头找不到一个能做针线的?谁不知贾宝玉平素佩戴的针线皆精巧绝伦。卫若兰和贾宝玉冯紫英等人熟,自然知道宝玉屋里有个花气袭人的宝贝,已非丫鬟,而是屋里人。
外面薛蟠冯紫英之流都知道了花袭人的身份,里头如何一丝不知?据跟着宝玉的小厮说,他们府里的人除了老太太、太太不知,其余人等都知道,只是没过明路罢了。
许是其中有什么缘故?
卫若兰心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