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汉灵帝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共46块石碑,每块高3米多,宽1米多。当年,熹平石经曾轰动京师洛阳,甚至轰动全国。石经刻成,竖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造成交通堵塞的热闹场面持续了很长时间。)
\n
(书童:古代书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职能:一是帮书生整理家务;二是帮书生整理书房;三是负责保护主人;四是负责处理一些繁琐事务;五是陪读,和主人一起读书,游山历水。)
\n
“原来是这样拜的师,颇为不易呀,那你们之间百年一斗的约定又从何而来?”
\n
“修行之路本就坎坷,想要去除本性,更不是一朝一夕可至,先师眼见我们平时多生龃龉,为了化解我俩之间的宿怨,他郑重训诫我们,今后要以百年为期,许斗法一次,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落败一方不可再寻衅滋事,最要紧的是,要我们谨记,斗法仅限于二人之间,全凭己力,不假外求,万万不可惊吓众生,伤害生灵。”花穆答。
\n
白荣接着说道:“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先师一直就知道我们二人的来历,从此依约而行,不敢有分毫违背,思来想去,来这里履约便是最合适的了。”
\n
少姝吁出一口气来,看来有道先生十分了解两位弟子的禀赋性情,方才打斗惨烈,着实吓人,却也真不是要把对方怎样,但是动起手来便难免波及无辜,与二人修行的初衷背道而驰,为着他们日后精进考虑,才琢磨出了这样的办法,可谓煞费苦心。
\n
她看着两位师兄:“依照此约,再过一百年,两位师兄还是会到此切磋的喽?”
\n
“那是自然,届时还要请小师妹捧场助威。”两人同声表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