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和成日出力劳作是有些关系的,舅舅说,你得了空不如多读书听经,心静了,杂音自去。”少姝好心劝慰。
\n
“少姝姑娘既如此吩咐,小人莫敢不从,只是我家穷苦,勉强饱腹而已,也无多余闲钱供我读书。除了姑娘你,旁人再没以正眼打量我们的,说要读书也是徒惹人笑话。”匐勒嗒然苦笑,眸光又倏然一亮,“每趁上山之际,能听姑娘说说书里读来的故事,我就很知足了。”
\n
少姝怔了怔,浅笑着垂下眼帘,想起了匐勒的身世。匐勒所属羯族,名为“匈奴别部”,实为匈奴族奴隶,并不被当作人看待,跟随“主人”一同迁入中原。受匈奴影响,汉人亦常奴役驱使羯族为己所用。匐勒的父祖曾是其族部落统领,名曰“小帅”,匈奴被分五部已有多年,他们族人迁徙到上党郡武乡县一带,如今与汉人杂居共处。像匐勒一家,后为生计活命又来到界休,与郭家做佃客农户,昔者所谓“小帅”,全是过眼烟云了。
\n
(羯族:魏晋之际“五胡”之一,中亚人,根据史料,又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跟随匈奴一起入塞后,保留着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活贫困,有的为汉族地主佣工,有的外出作商贩。他们原信仰祆教“胡天”,后来多信佛教。人死后,实行火葬。其族源有数说,陈寅恪主张羯人是月氏人;唐长孺认为主要为西域胡;王仲荦认为是石国(粟特族之一)人;谭其骧认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
\n
(匈奴别部:《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载:“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唐长孺先生指出,当时称为别部,意为与匈奴本非一族。)
\n
(上党郡武乡县:即今山西省榆社县。)
\n
(佃客:佃客又称“佃户”,简称“佃”。魏晋时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
\n
“令尊的旧疾可有起色?”少姝忽问。
\n
“唉,三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