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络绎不绝。
\n
“哼,对面几个秃头,探头探脑的,尾随那几位公子好一段路,一准没想好事!”男娃脸色一沉,朝对岸高地上晃荡的几个年轻的沙弥努了努嘴,透出几分孩童身上少见的警惕,想必是受父母告诫良多。
\n
(沙弥: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samane或sammir,或于阗语的ssamana。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是指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而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则称作比丘。)
\n
“阿圆,你说的是他们?”少姝顺他所指,也看到了。
\n
“正是,少姝姐姐上山采药的时候也要当心啊。”
\n
那几个小沙门,来自源神池坡上东南一里多处的山沟,沟中有座寺院,名曰“上寺”,据村中老人们讲,该寺约建成于东汉末,后经连年战乱一度荒废。前两年,三五个游方僧到此才重启了庙门,又引来不少外乡的后生到此剃度出家。
\n
但好端端的寺院及僧众,何以在当地的口碑落得如此不堪?原来,这些沙门,个个身上有些拳脚功夫,却不守清规,隔三差五下到村中来赌钱、打架、惹事生非,百姓们早就恨得牙痒痒,多次报请里魁出面调停过,最初能安分上几天,过不久便故态复萌,众乡里只好对他们敬而远之。
\n
(里魁:是秦汉到魏末的乡官名,同春秋时的“里正”。出自《续汉书·百官五》:“里有时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据《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遇有善事恶事,由里魁向有秩、啬夫、三老汇报。)
\n
少姝拍拍阿圆肩头,谢其好意提醒,快步将竹篮放到了水磨外面。刚转身,就有小娃笑闹着找过她这边来,拉扯她一起玩耍。
\n
有几个胆大的,围着骐骐逗弄开来,骐骐挨个儿轻吻过他们的小手小脚,在与他们周旋的时候,它的脾性尤为温和。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