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成山的奏疏被呈到皇帝面前,宁王也被百官轮番轰炸,其中尤以工科给事中最为激进:“班贺以营造躐官工部尚书,在位期间所贪墨银两万计,上奏革除班贺官职。”
捏造罪名构陷,观之荒唐。
或许,班贺眼中的构陷,在上疏的朝臣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在他们看来,班贺真的做过,只是需要他们提出,就能查到。
这样的荒诞之举一时间蔚然成风,朝臣们争相上疏弹劾,处置掉华太后的“亲信”班贺,就能为初次亲政的皇帝立一等功。
可事实上,班贺与宁王私下会面,商议过对策,他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以不变应万变。
这场闹剧,最终还是惹恼了华太后。
初登大宝的皇帝需要顾及朝臣,而太后的身份则更为无所限制。华太后下令严查,查不出任何证据,上疏弹劾班贺的人,就得承受相应的后果。
自然是查不出什么的,那些泼在班贺身上莫须有的罪名,一条都无法坐实。
盛怒之中的太后下懿旨,处置了工科给事中,以构陷的罪名革职查办,抄家问处。还处理了一批官员,扼刹住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气。
这件事同样让陆旋不痛快,那些处置都太轻了。那么多人,众口一词,在班贺身上强加各种罪名,他们哪里是想革班贺的职,他们是想要班贺的命!
班贺倒比所有人都平静许多,革职他也不怕,能做的他也已经做了,大不了去西北投靠淳王,做个边疆军匠。
只是,那时候要与淳王手下的二师兄对上,班贺还有些犯难。
华太后出手处置,在官员们看来,不过又是班贺在太后面前进谗言,进行的报复罢了。兜兜转转,怪罪又回到了班贺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