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个合理的推测。
「如果我们的观测站点密度提高到和阿美莉卡一个水平,那麽我认为有了计算中心的配合。
我们对于华国天气的预测不再是华中华东华北这样,精度应该能够提高到半个省这个级别。
类似江北省南部有雨,北部有云这样的级别。」叶笃正补充道。
「志愿站点是个好主意,不过根据我知道的情况来看,它也不是那麽好做的。」谢义炳也是芝加哥大学气象领域的博士,他补充道。
谢义炳接着说:「主要是阿美莉卡的气象局在对这个志愿网络进行维护,他们负责给志愿观测站点提供观测设备。
应该是包括了标准雨量计丶最大最小温度计丶用于测量降雪情况的雪板和标尺。」
涂长望说:「这是自然,我们总不能让人家自己购买然后观测吧。」
谢义炳点头:「这是自然,最大问题不是这个,当然阿美莉卡的气象局会给志愿者提供培训,进行指导,另外包括了定期维护设备。
这些都是基础工作。
其实一些长期志愿者,如果感兴趣的话,还能帮忙给新的志愿者培训。
这倒不是什麽问题。
但他们汇总数据的方式是电话或者电报。
我们可没办法给每个志愿者配电话,当下尤其在农村,很少有人能有电话这玩意,更别谈电报了。
他们可能只能通过寄信的方式,可这样就太慢了。」
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在阿美莉卡,汽车已经充分普及了。
这导致去给志愿者们做培训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自己开个车就过去了。
可在华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一个县可能就那麽一辆车,怎麽可能拿给你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开着去给志愿者培训?
如果工作人员要靠腿走或者在荒郊野岭骑自行车,这效率又太低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
华国当下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构建一个更密集的气象观测网络,哪怕民众们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们也很难做到。
涂长望听完后同样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长叹一口气:「我明白了,志愿网络的事暂时搁浅。
我们和各地气象局沟通,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气象观测站点的铺设。
我这边也会尽量争取经费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