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事实上,在明末就有人冒险将红薯藏在帆船缆绳之中,从西夷统治下的南洋,偷带回大明,便进献给朝廷。”
\n
“可惜当时大明已是内忧外患,又陷于党争,对此事并不受重视。”
\n
“后来玉米、土豆、花生等美洲作物也相继传入中国,便宜了清王朝。”
\n
“后世清朝后人宣称他们十二帝皆明君,连续三代盛世,其实跟这些作物的引进,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脱不开关系。”
\n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喝了口葡萄酒,感觉酸过于甜,并没有那么好喝,于是又吃了块梨,倒是爽口。
\n
朱元璋听了一时唏嘘。
\n
有些事情,对于国家来讲,还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n
比如说棉花,据说汉朝时便传入中国,但因最初种植于岭南——那地方炎热,冬季也不会太过酷寒,因此棉花一直不被重视,也未得到传播。
\n
直到宋末元初,棉花才大量传入内地,让人们意识到它不仅可以作为丝、麻的替代品,更是难得的保暖之物。
\n
待他建立大明,便专门下旨,强令各地必须分出部分田地种植棉花,十几年下来,才令棉花成为百姓必中农作物的一种。
\n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某些好作物的推广,既有运气成分,也需要朝廷主动推广。
\n
而刘宽口中的大明显然运气不怎么好。
\n
那什么红薯传入时,时间太晚,大明朝廷内忧外患,也就没能重视。
\n
‘要是这些美洲作物能早些传入大明就好了。’
\n
心中如此想,朱元璋便问:“那些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