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一下朱元璋、朱标眉头都皱得更深了。
\n
朱元璋并非不知道将皇子封于地方病手握一定兵权的坏处,毕竟有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乱”等史事为鉴。
\n
也曾有臣子向他进谏,提醒此事。
\n
朱元璋依旧坚持封藩,自是有他的考量。
\n
一则,私心认为他好不容易打下这偌大江山,自然该让自家孩子都跟着沾些好处。
\n
二则,相较于外姓武将,他自是更信任儿子们一些。
\n
三则,他担心将来大明朝廷奸臣、权臣为患,朱家江山不保。
\n
届时握有兵权的藩王在外,即可帮助皇帝,也可重夺朱家江山。
\n
当然,为了避免大明也出现“七国之乱”、“八王之乱”,他做了一些预防措施。
\n
如,不许诸亲王私自往来,藩王进京必须一个一个的来,等等。
\n
‘唉,从这刘宽所言明史看来,咱的用心良苦、多番布置怕是没起到多大作用啊。’
\n
刘宽接着道,“建文帝虽然一登基就削藩,颇为不智,但从传到后世的记载来看,陛下之后的大明皇帝选择削藩是必然的。”
\n
朱元璋还以为刘宽口中的后世人也否定他的封藩政策,不禁问:“为何如此说?”
\n
刘宽道,“陛下故去时,分封了十几位藩王,皆掌握兵权,尤其是负责镇守北疆的九大赛王。”
\n
“以负责镇守大宁的宁王朱权为例,其‘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有‘节制沿边兵马’的重权,且在建文帝登基后第一次入朝后登陛不拜。”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