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伏子厚先是看向刘文静,表达出刘文静的意见并没有错。
“可纵观北方,不仅仅是马邑郡刘武周举兵造反,臣服突厥,据最新的消息,朔方郡梁师都,杀郡丞唐世宗,起兵造反,向突厥请臣,还有黄河以北的窦建德、魏刀儿等一众贼寇,无一不臣服突厥!在子厚眼里,突厥对中原虎狼之心,人尽皆知,见中原战乱,定不愿见到中原朝堂再度强大,唐公得到河东、再得关中,突厥必然再度攻来,终不免一战!而唐公南下所需多久,子厚眼里,不过两月,甚至更短!”
伏子厚对着众人说到这里,随即看向李渊。
“唐公已经告示世人,此行南下,乃是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子厚以为,在世人眼里,承隋令而拒突厥,乃是唐公最大的不同!而若与突厥结盟,看似结盟,然却会令唐公失其法令,不复正身!陇西、关中、河东、河西诸地虽有贼患,然更多的,还是忠义之臣尚在固守城邑!公有法令,乃天下臣服,号万民归心,换而言之,因不过两月之便,而与突厥结盟,弊患之处,难在百世千秋!”
伏子厚见到李渊面露思索,随后看向裴寂、窦琮,最后看向李世民。
“唐公南下,难在霍邑,而非河东,在子厚眼里,来护儿等诸多大将,皆下江都,而那宋老生有勇无谋,唐公与诸位南下定能一战克制,纵观北方突厥游牧之习性,部落之众分散各地游牧,待其可汗聚集部众,挥师南下,唐公早已身处长安,辅佐社稷!如今晋阳城池修被,百姓又逢大胜,突厥到来,就算不能驱离突厥,也能固城坚守!”
伏子厚将利弊说出来后,便交给李渊、李世民、窦琮、裴寂等人决定。
历史中,李渊起兵与突厥密切相关,无论是太原被洗劫,还是后面不断将锦衣玉帛送给突厥,都证实李渊起兵之初,多惧突厥。
从起兵到武德年,再从武德到贞观,十年间不仅仅中原百姓多受苦难,就连文武百官,乃至是李世民,都多受屈辱。
十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