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只要方腊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赵子称坦然接受了李知县留下的亏空,只求尽快完成职务交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知县的离任进度自然是前所未有地快。仅仅在吏部文书送到后第三天,他就拍拍屁股离开了苏州。
赵子称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交接速度居然创下了江南各州府近年来的纪录。
原本就算继任官员想要尽快上任、尽快掌权捞钱,多多少少也要挣扎试探、讨价还价一下,十天半个月就算是快了,哪有第三天前任知县就开溜的?
而这样快的交接,也很快带来了两个连锁反应,算是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自然是赵子称能够尽快掌权,而且是暂时没有掣肘的掌权——因为他调任知县后,原本他自己担任的县丞位置就空出来了。
吏部在作出这些人事调整时,当然也会给姑苏县安排一个新的县丞。但问题是新县丞上任时间是按正常流程来的,人家有三个月的在途期限,哪天到了苏州哪天才开始算任期,人家在路上还得再走一两个月。
(注:抵达苏州后、交接的日期要算在任期内。但是抵达苏州前,在途赶路的日子是不算任期的。这个在宋朝的法度里有明确界定。所以在途可以拖,只要在给出的期限内赶到就行,去年赵子称在路上也拖了。而到当地报到之后,就要尽快上任。
朝廷之所以这么定,就是考虑到路途远近不同,要给赶路的人留出时间。每一条法律都是针对之前历史上的弊端做出的调整。在更早的朝代,把在途时间和交接时间混同到一起算,就出过很多悲剧。
比如官员为了尽快上任、多掌权一段时间,赶路太赶,抱病强行,路上出意外死了,等等。悲剧多了之后,立法的官员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把那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法条改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